常用功能

分类

链接已复制好,马上发给小伙伴吧~
下载App

添加客服微信咨询

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“心理账户”是什么概念?

心理账户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,指的是人们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,然后根据每个账户的特定目的和限制来进行消费决策的倾向。这个概念最早由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·塞勒提出。按照心理账户理论,人们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,比如日常生活账户、娱乐账户、教育账户等,每个账户有不同的预算和限制。当一个账户有剩余资金时,人们更倾向于把这笔钱留在当前账户中,而不愿意将其转移到其他账户中去使用。这导致了一种非理性消费行为,例如有些人可能在日常生活账户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,仍然会选择用信用卡进行消费,因为他们希望保留日常生活账户的余额。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更高的利息支出

心理账户的概念对于企业经营营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。企业可以利用心理账户的概念来设计产品定价促销策略,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账户偏好。比如,将产品分割成不同的款式或规格,让消费者觉得他们是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进行消费,从而增加他们的购买意愿。同时,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购物券返利等方式,引导消费者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,促进消费。

在实际管理中,了解心理账户的概念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决策行为,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。同时,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产品定价和促销策略的优化,引导消费者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,促进消费者和企业的双

因此,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,了解心理账户的概念,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行为,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,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

相关案例手机行业为例,一款手机品牌可以推出多个不同配置的产品,定价也可以有所不同,从而让消费者觉得他们是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进行消费。比如,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机可以定价较高,让消费者觉得他们是在“奢侈消费账户中进行消费;而一款功能简单的手机可以定价较低,让消费者觉得他们是在“日常生活”账户中进行消费。这样的定价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账户偏好,增加其购买意愿。